2025年9月11日    星期四
官方微信 设为首页加为收藏
首页>> 河南报道 >> 详细信息

河南省委农办主任,省农业农村厅党组书记、厅长宋虎振:扎实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加快推进农业高质量发展

来源:《党的生活》2022年第6期上     时间:2022-06-21

乡村振兴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一项重大任务。河南是全国重要的农业大省、粮食主产区,做好“三农”工作、推进乡村振兴尤为重要。省第十一次党代会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奋勇争先、更加出彩”的殷殷嘱托,以前瞻30年的眼光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列入“十大战略”进行部署,为建设现代农业强省指明了前进方向。省农业农村厅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和视察河南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认真落实省第十一次党代会精神,把推进农业高质量发展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做好“三农”工作的重要内容,奋力推进农业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努力以优异的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一、建立健全政策支撑体系,强化高质量发展保障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先后四次到河南考察调研,每次都必讲“三农”,寄予厚望。省农业农村厅着力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转化为谋划推动“三农”工作的强大动力,围绕锚定“两个确保”和乡村振兴走在全国前列的目标,牵头研究制定了《河南省“十四五”乡村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规划》,落实总书记擘画的新时代“三农”发展蓝图。牢记“中国人的饭碗主要装中国粮”的殷殷嘱托,抓住耕地和种子“两个要害”,推动省委、省政府出台《关于防止耕地“非粮化”稳定粮食生产的实施意见》等,组织开展全省流转耕地“非农化”“非粮化”专项整治行动,整治耕地流转合同不规范等问题,强化耕地保护;制定《关于加快建设现代种业强省的若干意见》等,推动出台《“中原农谷”建设方案》,打造以种业为突出特征的农业创新高地。加快补齐农村基础设施短板,出台《河南省乡村建设行动实施方案》,细化13个重点任务专项行动方案,促进城乡融合发展。加快构建“三农”政策体系,推动出台《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实施意见》《河南省乡村产业振兴五年行动计划》等,为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加快建设现代农业强省提供有力保障。

二、始终牢记粮食安全“国之大者”,守牢高质量发展底线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把确保重要农产品特别是粮食供给作为首要任务。要持续稳定粮食生产,必须坚持党政同责,狠抓粮食安全责任制落实,切实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2021年面对特大洪涝灾害,全力抓好灾后农业生产恢复,全年粮食产量仍达1308.8亿斤,连续5年保持在1300亿斤以上。推动蔬菜生产大县开展蔬菜绿色高质高效示范县创建工作,2021年全年蔬菜种植面积2637万亩、产量7428万吨以上。加快恢复生猪生产,认真落实国家17条生猪生产扶持政策和河南省13条生猪生产扶持政策,推进重大项目建设,切实加强非洲猪瘟防控工作。2021年全省生猪出栏5800万头左右,存栏3500万头,提前完成生猪产能恢复任务,生猪存栏数和外调量均居全国首位。加快肉牛奶牛产业发展,2021年新扩建500头以上肉牛场78个。优化家禽产业发展,2021年家禽出栏11.2亿只,禽蛋产量达446万吨。

三、不断改善农业生产条件,筑牢高质量发展基础

当前,城乡居民消费结构正在升级,粮食需求呈刚性增长的态势,资源环境约束加剧,紧平衡的格局短期内难以改变,必须把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持续加强耕地保护,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全省粮食常年种植面积保持在1.6亿亩以上、口粮面积稳定在9000万亩以上。加强耕地质量建设,采取秸秆还田、增施有机肥、深耕深松、水肥一体化等措施,土壤质量等级不断提高。加快高标准农田建设,截至2021年底,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7580万亩、高效节水灌溉示范区2426万亩。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质量“回头看”工作,狠抓农田水利设施排查整改工作,2021年全省共排查机井89.27万眼,发现问题机井32.19万眼,完成整改31.51万眼,占比97.89%。强化农业科技支撑,扎实推进种业振兴,全面启动农业种质资源普查,保存农作物种质资源46605份。神农种业实验室挂牌成立,加快推进国家生物育种产业创新中心建设和周口国家农高区建设。启动“中原农谷”建设,创建2个国家级、8个省级现代种业产业园,全省主要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超97%。建设国家农机装备创新中心,2021年全省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86.3%。推进数字乡村建设,2021年省级数字乡村示范县增至30个,新增国家级数字农业试点县3个。

四、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升高质量发展水平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三农”领域的一场深刻变革,是提高农业质量效益的治本之策。大力发展优势特色农业,加快调整种养结构,抓好40个优质专用小麦县和一批优质花生县、优质果蔬县等十大优势特色农产品基地建设,2020年,优势特色农业产值占比达57%。优质专用订单小麦种植面积发展到1533万亩,占全省小麦种植面积的18%。优质花生种植面积发展到1893万亩,其中高油花生和高油酸花生占比超过50%。推进绿色食品业转型升级,围绕面、肉、油、乳、果蔬五大产业,开展企业提级、延链增值、绿色发展、质量标准、品牌培育五大行动,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打造供应链,2021年,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增加值、营业收入同比增长8.8%9%,全省农产品加工企业年收入持续稳定在万亿元以上。推进农业全产业链发展,以小麦、玉米、花生、生猪、肉牛肉羊、奶业、家禽、果蔬、食用菌、中药材十大主导产业为重点,打造绿色食品业等省重点产业链,创建“双汇”全国肉制品全产业链重点链和延津县优质小麦、泌阳县夏南牛、信阳市河区茶3个全产业链典型县,支持漯河建设世界一流的现代化食品名城,打造世界一流的食品加工企业。实施农产品仓储保鲜冷链物流设施建设工程,在76个县实施农产品产地冷藏保鲜项目,2021年建设农产品产地冷藏保鲜设施1500个。突出抓好载体建设,创建正阳、温县、兰考、内乡4个第一批全国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培育豫西南肉牛、伏牛山香菇、怀药、优质强筋小麦4个国家级产业集群,建设8个国家级、80个省级、274个市级、278个县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和9个国家级农业产业强镇。

五、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增添高质量发展动力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必须用好改革这一法宝,加快推进农村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激发农村资源要素活力。要持续推进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深化农村承包地“三权分置”改革,放活土地经营权,大力发展土地托管、土地流转等,有序推进适度规模经营,2020年以来,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占家庭承包耕地面积达69.3%。推进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基本完成集体建设用地基准地价制定工作。稳慎推进农村宅基地改革,制定《河南省农村宅基地和村民自建住房管理办法(试行)》,积极推进巩义、长垣、孟津、宝丰、新县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工作,积极探索农村闲置宅基地和住宅盘活利用新模式。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全面完成整省推进试点任务。积极推动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改革,加快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2021年全省建立村集体经济组织4.9万个,有集体经营收益的村占74.2%。培育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大力培育农民合作社,壮大单体社、发展联合社,开展农民合作社质量提升整县推进试点工作,2021年全省农民合作社发展到19.6万家。发展壮大家庭农场,健全家庭农场名录管理制度,把符合条件的种养大户、专业大户纳入家庭农场范围,2021年全省家庭农场发展到26万家。支持发展农业专业化社会化服务组织,鼓励各类服务组织加强合作,截至2021年,全省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发展到12.5万家,托管服务覆盖1523.7万户农户。培育壮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021年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到970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