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媳妇工程”助推服装产业集群发展
--河南省西平县乡村产业振兴案例
在河南各地实施的“巧媳妇工程”,主要是通过引导女能人创业办项目,以各类巾帼示范基地、专业合作社等为平台,帮助农村贫困妇女和留守妇女等掌握一技之长,实现在家门口或者在家就业脱贫,促进乡村产业振兴、农民安居就业致富的一种产业发展模式。2016年以来,西平县委县政府以嫘祖服饰文化为依托,围绕“五大新发展理念”,充分利用“西平裁缝”这个全国优秀劳务品牌的专业技能人才优势,切实做好嫘祖文化与服装产业发展的有机“嫁接联姻”,与河南省服装行业协会密切合作,大力推进“巧媳妇工程”。以智能制造为导向,把产业产能下沉到乡村,以创新的混合所有制模式,发展农村集体经济,以建立中心工厂+卫星工厂的形式,安排农村剩余劳动力在家门口或自己家里上班,并吸引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创业或就业,有效推动了纺织服装产业集群发展,使纺织服装产业成为西平县的主导产业之一。
一、产业集群发展
高标准建设产业集聚区,提高发展服装产业的规模和层次,吸引优质服装纺织企业人驻,以高效能的服务集聚企业,以便提供更多就业岗位、更充足的创业空间,形成更好的产业集群效应。
(一)龙头带动打造全产业链条
把服装产业纳人“十三五”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在全县实施百亿级产业集群培育工程,以龙头带动、集群配套为主导发展壮大服装产业,积极培育年产值100亿元的服装产业集群。在服装产业发展过程中,按照产业链配套完善的需要,缺什么,补什么,逐步形成完整的产业链,强化服装产业发展的联动性和产业链的完整性。
(二)搭建平台完善园区基础设施
在县产业集案区规划建设了占地5.31平方公里的嫘祖服装新城。该服裝新城分为智尚工业园、CBD中心、大型工厂区、专业物流区、专业市场。生活社区六大板块。其中,智尚工业园是以人驻小微服装生产企业为主的大型服装生产基地项目,总规划而积1000亩,一期工程占地393亩,已建设厂房26栋共11万平方米,职工住宅3栋共9.6万平方米,生产服务和生活服务设施3.6万平方米。欭锦服饰、华之诺服饰、新思维服饰、卡朱米服饰等40余家品牌企业人驻投产;成为迪斯尼、优衣库、HM、九牧王等多个知名服裝品牌的代加工基地。智尚工业园二期在总结一期成功经验的基础上,突出产业、文化与城市设计的融合,倾力打造服裝产业的新高地、新业态。
(三)拓展规模招大引强
新规划了占地面积616亩、总建筑面积45.4万平方米的新区。其主要功能布局有生产厂房区(33.4万平方米)、仓储配送中心(2.9万平方米)、生活居住区(8.7万平方米)、展销中心及品牌发布中心、孵化研发大楼。
项目集研发、设计、培训、展示、加工、时尚发布、电商、物流等为一体,以“时尚、科技、绿色”为引领,吸引大中型服装生产企业、品牌企业以及上下游配套企业人驻。现以智能针织、纺织为招商方向启动招商工作,溢丰智能针织已于3月份先期人驻,一期投资8亿元,购买厂房4.5万平方米,目前已新上智能双系统电脑织机 1400台,截至10月底出口额已达到3500多万美元。金慧纺织、锦缘服饰、德沃环保等企业相继签约人驻,目前正在进行厂房装修,服装产业快速集聚的态势已经形成。
(四)活动推动扩大服装产业影响力
加大与中纺联、省服装行业协会合作,先后谋划举办了2015年中纺联产业转移工作会议、2015年河南省服装大会、2018全球纺织供应链大会、2019年中纺政研五次会员大会暨纺织服装企业党建工作会、2019年中国纺织品进出口商会外贸转型升级会、2020年中国服装品牌直播大会、大变局下纺织服装行业创新发展论坛等活动,增加西平在行业内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助力形成服装产业集聚发展态势。
二、促进就地就业
近年来,为进一步做好引导和促进县内外劳动者向西平县服装企业转移就业工作,真正解决农民工就业问题,大力实施“巧媳妇工程”,县产业集聚区管委会主要采取了以下几项措施。
(一)出台优惠政策
制定出台服装企业用工优惠政策,吸引劳动者到服装企业就业。2019年4月12日,县政府办公室印发《西平县产业集聚区服装企业用工暂行办法》(西政办[2019]25号),出台了以下几项优惠政策:服装箱包类企业职工人职后,其子女人园、人学由政府出资,免收从幼儿园到初中阶段的保教费、餐饮费和住宿费等;职工夫妻二人均在服装箱包类企业工作满6个月以上并与企业签订1年以上劳动合同的,优先提供40平方米的公共租赁房,免收租金;在服装箱包类企业工作满6个月的外地(县外)员工,县政府每月给予100元的探家费交通补贴;县内员工县政府每月给予20元的探家费交通补贴,每季度兑现一次。每月为在服装企业连续工作6个月以上的员工发放一定的生活日常用品,自2019年7月已发放约60万元的生活用品;在产业集聚区新建立公交总站,开通城乡、城区公共交通线路,方便职工生活等。
(二)深入开展招工宣传活动
通过宣传横幅、宣传版面、宣传彩页、广播、电视、网络、手机信息、城区内LED显示屏滚动播报等多种形式,大力宜传企业形象和用工环境,营造浓厚的招工氛围;根据适龄劳动人口就业调查情况,结合各个企业的用工需求,以乡镇、村组为单位,组织有就业意向的劳动者、外出务工返乡人员等召开由乡镇人员、企业人员、劳动者参加的座谈会,宣传西平县的用工环境和招工优惠政策,做好外出返乡人员的引导劝留工作。
(三)持续开展招聘对接活动
根据企业需求,抓住存节前后的有利时机,组织开展商规格的招工动员大会,各乡镇(街道办事处)、县直各单位组织辖区内有求职意向的劳动者参加招工动员大会,为用人单位与劳动者之间奉线搭桥;有效利用乡镇集市,采取企业与乡村联动的方式,开展乡企联姻巡回招聘会,将用工岗位需求信息送到千家万户;开展异地招工洽谈活动,通过采取“走出去、招进来”的方法,鼓励各单位到劳动力资源比较丰富的外市县进行招工洽谈,积极引进外地劳动者到西平县就业。
三、典型引领乡村产业振兴
积极开展产业扶贫工作,推动由“输出劳动力”向“召回生产力”转变,加强服务保障,高标准、全方位为农民工返乡创业保驾护航,树立创业典型,以产业集群发展助推乡村振兴。
(一)支持返乡创业
综合运用财政、税收、金融、产业等各项经济调节政策促进就业,通过社会保险补贴、税收优惠、小额担保贷款等扶持性政策,鼓励有条件的农民工积极创业就业。全力做好返乡农民工创业享受担保贷款财政贴息工作,严格落实降费退税等优惠政策,为创业者提供资金支持。截至目前,全县已发放创业担保贷款391笔,共计5230万元。注重发挥返乡人员创业典型,如西平籍创业典型领秀服饰董事长陈永斌、盆尧镇陈老庄村“巧媳妇”标兵陈会丽等的示范引领作用,引导返乡农民工尽快从“打工者”转变为“创业者”。
(二)积极发展产业扶贫项目
根据西平县脱贫攻坚领导小组办公室下达的2020年度产业扶贫项目投资计划,河南省溢丰源针织服饰有限公司等九家公司与柏城办事处、杨庄乡两个乡镇办事处18个行政村签订合同,使用村集体经济资金603万元,购买织机 119台,按10%进行分红,目前第一年分红资金60.3万元已经分红到位,带动552户贫困户增收,实现贫困户稳定脱贫。溢丰纺织规划在乡镇设立10个缝盘车间,领秀服饰、棉娃娃査装、佳羽服饰分别在出山、嫘祖、宋集设立扶贫车间,帮助160人就近就业,以产业带动脱贫攻坚。
(三)发挥典型带动作用
充分发挥返乡创业人员典型事迹的示范引领作用,继续做好优秀农民工“返乡创业之星”评选工作,引导返乡农民工尽快从“打工者”转变为“创业者”,开创“一人返乡创业,带动致富一方”的良好局面,促进县域经济快速发展。截至目前,在“西平县返乡创业之星”评比活动中,共计评选出10名返乡创业之星,其中2名为建档立卡贫困户。通过这些典型带动,以更多兴办产业的方法促进了农民增收,加快了乡村振兴步伐。
四、持续推进服装产业发展的思考
(一)着力解决用工难题
继续与省服装协会合作,大力推动“巧媳妇工程”。成立西平县人力资源产业园,动员企业与多家人力资源公司合作,政府拿出一定的人力资源再就业培训资金,成立服装培训学校,培育有理想守纪律技术精的产业工人。重点做好产业工人培训工作,出台好政策、培训好员工、建设好园区、招来好企业。继续扩大宣传服装产业发展态势,引导就近就业。
(二)加大龙头企业引进的力度
在珠三角、长三角等服装企业集中、服装产业链条完善的地区设立招商办事处,开展驻地招商,重点瞄准全国百强服装企业开展“点对点”招商,吸引一批实力雄厚的企业如中哲集团、森马等知名服装品牌来西平县投资,用他们的经营理念、知名品牌带动西平县服装产业更快、更好地发展。同时,以大企业的规范管理,吸返更多的人员在家乡就地就业。
(三)加大基础配套设施建设力度
建设高标准产业工人小区以及学校、医院等配套设施,吸引就业。全县范围内出台鼓励在家乡就业优惠政策,加大对外出人员的吸返效应。围绕安家去招工,工人安居才能乐业;聚人气,才能聚才气。
(四)加强延链补链招商
继续加强与中纺联和河南省服装协会的合作,做准做精产业发展定位,厘清发展方向,重点向智能针织产业和知名服装品牌企业侧重。推动纺纱、织布、印花、服装加工和电商销售等全产业链条发展,实现产业集業,形成更好的集群效应。
(五)鼓励贸易先行
引进知名贸易公司,形成巨大的接单生产能力,引导企业实现资源优化配置,逐步改变过去“小、散、弱”等单打独斗的局面,创造更加活跃的贸易环境。规划布局规模较大的专业服装市场,强化批发功能,完善电商平台等配套设施建设,以发展大市场带动产业大提升。
五、几点启示
近几年,通过实施“巧媳妇工程”,西平县纺织服装产业集群发展,确实对乡村产业振兴起到了显著的推动作用。
(一)“巧媳妇工程”实施成效显著
近年来,在“巧媳妇工程”的推动下,西平县纺织服装产业快速发展,在全国的影响力快速扩大,先后被评为“中国纺织服装转移试点县”“国家智慧型纺织园区试点”“中国服装制造名城”,2018年智尚工业园被评为“河南省农民工返乡创业示范园”。截至2020年底,该县产业集聚区入驻纺织服装企业已由2016年的不足20家增长到62家,服装产业工人由不足2000人增加到7000余人,年生产服装8000万件,产值达50亿元,服装产业已成为当地乡村产业振兴的主要支柱。
(二)“巧媳妇工程”非常适合中西部地区乡村产业振兴的需要
服装行业是女工用人大户,在“巧媳妇工程”推动下,越来越多的河南服装企业下沉产能到贫困乡村兴办加工点,让众多农村女性在村镇里的服装工厂工作,不用再舍家弃子外出务工。有人真情实感地说,“我从不敢想有这么好的事,既能照顾老人、小孩,还能在家门口干自己喜欢的工作”。有些地方甚至把机器带回家里,让女工在家里上班,工作时间灵活,既可以照顾家庭,每月还能挣三四千块钱,工作持家两不误。因此,这种产业发展模式深受农村女工欢迎,适合在中西部地区乡村产业振兴中推广应用。
(三)产业集群有利于促进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服装加工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无论是早期第三意大利的探索,还是现在中国沿海地区产业内地转移中的实践都证明,通过科学规划、合理引导逐步形成产业集群,利用产业集群本身的资源优化配置的机制,既可以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又有利于所有企业的创新发展。因此,产业集群发展是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的有效途径,对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意义重大。
转 自:《河南省乡村产业振兴案例研究》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21年出版
编委会:
主 编:张占仓 刘保仓
副主编:聂 斌 陈明星 胡红杰 王广国
编 委:关付新 安晓明 张康逸 宋彦峰
任爱莲 高亚宾 王超亚 张艳玲
许保疆 徐含玫 刘依杭
特别声明:本网站所转载文章旨在扩大宣传和增进交流,转载文章、资讯均注明来源及作者,转载不用于任何商业盈利。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
相关文章
组织振兴案例 | 河南省濮阳市西辛庄村以党建领航村民自治 助推乡村全面振兴
[2024-06-21]产业振兴案例 | 河南省宁陵县酥梨产业振兴项目典型经验案例——科技赋能推动酥梨产业高质量发展
[2024-06-13]产业振兴案例 | 河南省民权县依托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 大力发展马铃薯产业促乡村振兴典型经验案例
[2024-06-13]文化振兴案例 | 河南省洛阳市洛宁县乡村文化振兴示范区典型经验案例--“讲理文化”孕育淳朴乡风
[2024-0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