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14年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兰考县委向习近平总书记作出了“三年脱贫、七年小康”的郑重承诺。
2014年年初,兰考全县建档立卡的贫困农民有2.3万户7.7万人。在全社会的关心支持下,通过全县干部群众的艰苦努力,2014年全县脱贫2.5万人,2015年脱贫4.6万人。今年春季,该县本着“实事求是、应出尽出、应进则进、应纠则纠”的原则,对建档立卡信息系统中所有贫困户逐户进行了再核查,并对非贫困村进行了拉网式排查,清退不合格贫困户3798户11864人,新识别贫困户3460户7723人。截至目前,全县尚有贫困人口6210户15353人,其中100户为返贫农户、3688户为自身缺乏致富能力的政策兜底户。
为了确保尚未脱贫的农户年底前脱贫,兰考县4月14日开始在全县实施历时三个月的“脱贫攻坚提升工程”,计划通过三个月的努力确保现有贫困农户增加收入,并从9月份开始实施稳定脱贫后的贫困农户规范退出“贫困序列”,扔掉贫困帽子,保证兰考在全省实现率先脱贫。
时间紧迫,任务艰巨,贫困农民的按时脱贫牵动着全县干部群众的心,也激励着当地一些富有责任心、使命感的企业投入到“脱贫攻坚提升工程”中。其中,兰考县天康农业有限公司(简称“天康农业”)吸纳当地贫困农户靠合伙养猪脱贫致富的做法,因为接地气、见效快受到当地贫困户的欢迎。
天康农业是一家以养猪、养鸡为主业的现代农业公司。一个贫困户入场饲养生猪500头(一个标准猪舍的容量),一个饲养季(4个月)保底收入3万元。其帮助贫困户脱贫致富的经验,总结起来就是:搭舞台,聚众力,重在“渔”,保长远。
兰考县派驻仪封乡毛古村扶贫工作队队长杨静,到养猪场看望贫困养殖户赵美荣。
6月9日至11日,河南日报农村版记者前往兰考,对这家公司向贫困户搭建脱贫舞台、参与政府组织精准扶贫大合唱的扶贫样本进行了调研。
1
农民脱贫,谁的事?
精准扶贫,脱贫攻坚,是全社会共同关注、共同参与的大事。
去年6月18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贵州召开的部分省区市党委主要负责同志座谈会上强调,精准扶贫和脱贫要切实强化社会合力。他指出,扶贫开发是全党全社会的共同责任,要动员和凝聚全社会力量广泛参与。要坚持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等多方力量、多种举措有机结合和互为支撑的“三位一体”大扶贫格局,广泛调动社会各界参与扶贫开发的积极性。
天康农业拥有大型养猪场、养鸡场等实体。其位于兰考县仪封乡的养猪场,有31栋标准化猪舍,每栋猪舍可饲养育肥猪500余头。而且,养猪场环保标准高,其2012年开创的“污染物零排放”饲养模式在全国领先,曾被国家农业部在全国推广。天康农业董事长刘保是个农民企业家,对农民和农村的事儿有着特殊的感情,20世纪80年代其在汝南县经营的南天养猪场推出“母猪代养法”,受到时任省委主要领导的关注,后被新华社总结为“公司+农户”模式予以报道,在全国引起广泛影响。
为即将进入养猪场的贫困户讲授基本养猪知识。
脱贫攻坚,匹夫有责。在河南省扶贫协会任职副会长的刘保,认为自己对兰考贫困户的脱贫责无旁贷。
今年4月,兰考县委、县政府开始实施“脱贫攻坚提升工程”后,天康农业积极响应,主动参与。
正如习近平所强调的,脱贫攻坚是个系统性工程。独角戏难担大任,大合唱方显力量。天康农业以旗下的养猪场为舞台,在当地党委、政府的领导下,积极吸纳贫困户、农民合作社、村委会、上市企业、保险公司等多方力量,通过产业带动,拉开了帮助当地贫困户精准脱贫的大合唱序幕。
2
组织农民,谁在行?
贫困户要脱贫,单打独斗成本高、力量小、见效慢。
如何把贫困户有效地组织起来,对其进行技术培训,引导其从事科技含量高、产品效益好、脱贫速度快的现代化产业生产,是落实贫困户精准脱贫的一个好路径。但贫困户的家庭成员大多文化程度较低,思想观念陈旧、落后,不易接受新生事物,加上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农民的集体观念下降,要把这些贫困户有效地组织起来,开展高效率的现代化生产,其挑战性还是蛮大的。
河南日报农村版记者在调研中发现,近年来农村不断涌现的农民专业合作社,最有优势和能力把贫困户组织起来进行精准脱贫。因为农民专业合作社具有出身于农民、服务于农民、由农民所组成、属于农民中对市场经济活动先知先觉者等特性,他们最熟悉贫困户的家庭情况,知道这些身边的乡亲们需要啥、适合啥、能干啥,明白这部分人的优势和欠缺,是和贫困户这个群体“味儿最近”的“组织机构”。
在“兰考天康”样本的这场精准脱贫大合唱中,就有一家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身影——兰考县金土地养猪合作社。张二平是这家合作社的理事长,手下有社员137户。
天康农业技术人员对贫困村养殖户进行现场指导,传授养殖经验。
兰考县委、县政府的“脱贫攻坚提升工程”敲响了大合唱的开场锣鼓。天康农业的特长是养猪,金土地养猪合作社的优势是既会养猪又最懂农民。
脱贫攻坚、养猪致富的共同目标,让各方走到了一起。
4月3日,兰考县仪封乡毛古村村委会、金土地养猪合作社、天康农业签署了“毛古村扶贫合作协议”。
根据协议,毛古村村委会提供经过建档立卡精准识别的贫困户名单,金土地合作社根据名单遴选把关、岗前培训、向天康农业输送饲养员。
3
技术活儿,谁来教?
贫困户脱贫,得有一技之长。技术含量低的活儿,含金量也往往很低。
种植业、养殖业一类的“老本行”,无疑是最适合农民的脱贫项目。
但传统意义上的种植、养殖活动,已经不适应快速发展的现代经济社会了,其高成本产品在竞争激烈的现代市场经济活动中也欠缺足够的竞争力,难以健康存活、持续发展。所以,农民要靠从事这些老本行脱贫致富难度很大,必须注入与现代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新技术,让农民通过掌握新技术,生产与以往有别的新产品,才能增加收入,才能实现脱贫致富。
养猪即是如此。工厂化的养猪场,需要精打细算、斤斤计较,拼的是技术,靠的是现代化的饲养流水线。
经过初步培训后,来自贫困户的饲养员,要想适应在天康农业养猪场的工作,必须严格遵守养猪场的操作规程,学习并掌握现代专业饲养技术。
教他们的,是天康农业的技术员。
为了帮助这些来自贫困户的饲养员尽快熟练掌握技术,天康农业养猪场的技术场长王恩毫亲自上阵。“我们主要通过专题讲座、现场指导、每日晨会三种形式,手把手地向这些饲养员传道授业解惑。”他说。
在4号猪舍养猪的是张付胜,他今年58岁了,是伤残复员军人。老张年纪大,记性不好,为了掌握饲养制度、操作流程,他就把那些内容抄在纸上、贴在墙上,天天看,晚上在猪舍旁边的生活室睡觉时做梦想的也都是这些事。现在,他已经成为熟练的合格饲养员了。“等到这批猪出栏,我们全家5口人就可以脱贫了。”张付胜对今后的日子充满信心。
金土地养猪合作社的理事长张二平告诉记者,这些贫困户在养猪场学到的不只是猪的饲养技术,得到的不仅仅有现金收入,他们获得的更大的财富可以说是制度化生产理念。他说:“农村人挂在嘴上的有句话叫‘庄稼活儿不用学,人家咋着咱咋着’。但现在实行的是市场经济,要讲效益、效率、成本核算,讲究制度和规范,重视数字和数据,不跟上时代发展潮流就很难挣住钱。贫困户到天康农业学习养猪,思想观念一旦发生转变,不但可以帮助他们脱贫,更能让他们实现长久致富奔小康。”
4
生产风险,谁来扛?
人都想挣钱致富,贫困户也一样想早日脱贫。但贫困户除了缺少门路、缺少资金、缺少技术外,他们因为起点低、经济基础薄弱,抗风险能力也很低,即便手里有点积蓄,遇到个发展项目,他们也不敢轻易尝试,怕“折腾”不起。对风险较大的养殖业,贫困户更是不敢沾。
在“兰考天康”的精准扶贫大合唱中,涉农保险机构借助天康农业养猪场这一平台的精准加入,给贫困户的精准脱贫撑起了“保护伞”。
在兰考县畜牧局的协助下,中华联合财产保险公司兰考营销部通过天康农业,对参与养猪的贫困户提供间接保险。该营销部经理杨静告诉记者,每头育肥猪的保险金是30元(保额500元),政府财政补贴24元,养殖户只需要出6元。
“个人出的6元,全部由天康农业支付,贫困户只需要安心养猪即可。”刘保说。
河南日报农村版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新成立的中原农业保险也对贫困户脱贫攻坚出台了优惠的政策措施。
贫困户参与养猪,生产过程中存在猪病死亡、成猪出售难等风险。
养猪场经理郑军告诉记者,生产中的风险,他们作为现代化的养猪企业完全可以避免。根据猪场与农户签订的协议,一个贫困户养猪500头,仔猪、饲料、药品均由猪场免费提供,成活率低于90%时每批猪可得保底分红3万元,成活率高于90%低于95%时每头猪可分红100元,成活率高于95%时还可以多分。
贫困户将猪养成后,交给天康农业。据刘保介绍,天康农业对成猪的合同收购价是每斤10.5元。猪场的猪粪可以制作成供不应求的优质肥料,成猪可直供港澳,这都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抗市场风险的能力。
5
克难攻坚,谁出手?
兰考县目前剩下的6210户1.5万贫困农民的脱贫工作,已进入啃硬骨头、攻坚拔寨的冲刺期,形势逼人,形势不等人。
在兰考县的精准脱贫大合唱中,各级党委和政府始终是主角。在“兰考天康”样本中,关键时刻的克难攻坚,都有相关部门、有关领导的参与、决策和指导。
刘保对记者说,他忘不了在与合作伙伴谈判时,县领导代鑫桥、仪封乡党委书记朱春艳亲自给予协调;忘不了县领导高秋玲、仪封乡乡长闫登峰亲自指导他们与村委会、农民合作社、贫困户达成合作协议;忘不了县领导杨晓东、吴长胜等为他牵线搭桥,帮助筹集资金;忘不了省扶贫办干部宋继明的多次现场指导……
资金是制约贫困户脱贫的关键因素。兰考县制定了政府主导、金融支持、风险保障、企业发展的“四位一体”金融扶贫机制。按照《兰考县“四位一体”金融扶贫实施办法》要求,企业每吸纳1个贫困人口就业(且每年支付给该劳务人员月平均工资不低于2000元,务工时间不少于6个月),可折抵10万元贷款额度的扶贫资金。一系列的政策措施,给脱贫攻坚注入了强大动力。
为了筹集资金,刘保还吸纳其他企业组成联合体一起参与扶贫攻坚,如河南宏展集团的宋玉宏也是“合唱团”中的一员。
兰考县分管扶贫工作的县委常委、副县长杨晓东对天康农业参与脱贫攻坚给予高度评价。他说,脱贫攻坚关键还是要靠产业脱贫,撒胡椒面式的扶贫效果缺乏持久性。天康农业通过其养猪场为脱贫攻坚搭建平台,把贫困户吸纳进来,使贫困户在这个平台上不但实现了就业,还掌握了技术,懂得了管理,既得了“鱼”,更学了“渔”。“这样的产业扶贫再多一些,就会有更多的贫困户实现脱贫,实现致富,实现由农民向产业工人的转变。”他说,“只有这样,才能确保贫困户脱贫后不返贫,逐步完成由‘脱贫’到‘致富’再到‘小康’的不断飞跃。”
“兰考天康”的扶贫攻坚大合唱样本,再次证明扶贫开发贵在精准、重在精准、成败之举在于精准。只有结合贫困户的实际情况,做到对症下药、精准滴灌、靶向治疗,才能确保贫困人口精准脱贫、稳定脱贫。
相关文章
河南省2025年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会议召开
[2025-06-27]省农业农村厅乡村产业发展处处长曹路莅叶调研指导农业产业强镇及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工作
[2025-06-26]